电 话:
0514-87723828
传 真:
0514-87726928
地 址:
江苏省扬州邗江区甘泉姚湾
邮 编:
225123
公司主页:
http://www.yzbaolong.com
旗帜是一种社会心理学与艺术的边缘科学,它的形象标志是反映各个阶层的有关历史、政治、心理的语言、符号、徽记。本文仅就建国以来对旗帜的制作工艺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向略作探讨。
制作旗帜的材质,98%以上为各种纺织品,都是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制,然而在纺织系统中生产旗帜的企业不多,“国旗定点生产企业”全国有上百家,属纺织系统的屈指可数。对提高旗帜生产的工艺技术水平的研究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制作旗帜有它的特殊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旗帜的尺寸大小差异高达百倍以上。(2)旗帜从织物、漂炼、印染、缝制及配备悬挂装置,可算是纺织品的系统工程,一个生产单位难以一气完成,只能是东拼西补。(3)旗帜既有政治上的含义,又有不少特定的作用,所以对内在、外观质量都重要。(4)生产旗帜的企业大都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小企业,技术装备都不能完善配备,制约了质量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数量的扩大,并无暇顾及研究。
由此可见,使旗帜工业走向现代工业化,从目前情况看尚有一段过程,但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为此,这里作扼要的分述,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旗帜种类略述
旗帜的种类很多,其用途也各不相同,大概可分为:
1.政治性的:国旗、党旗、军旗、团旗等。但世界各国的国旗以及地区性旗帜数量很多,印制复杂。
2.标识(志)性的:各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学校等,以醒目的徽记或文字显示本单位的形象。
3.宣传性的:诸如广告旗,比赛用的啦啦队旗以及为宣传、鼓舞士气的旗帜。
4.礼仪性的:体育运动队队旗,互赠及奖励用的锦旗以及各类礼宾用旗。
5.海上用的:讯号旗、通讯旗、指挥旗等在远洋轮和海军舰艇上是必不可少的(每套有46面不同形状、色泽、图形的旗帜)。
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旗帜,分布面很广,如彩旗等。上述五种类型的旗帜中,除中国国旗和中国共产党党旗有政府部门指定生产企业外,其余各类旗帜的生产分布在各行各业,难以统计。
二、回顾历史与现状
由于历史形成的经营管理体制,使旗帜的生产水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自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用红绸黄缎贴缝制作开始,迄今仍有一些地区在使用这种方法。因此,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制作旗帜的技术就是“贴缝、拼接、挖补、绣”的小手工业,没有多大的奥妙。然而,事实上我国的五星国旗和镰刀、斧头的党旗,都是在红底上饰上黄色五星或党徽,采用贴缝、挖补的工艺,无论从外观形象上和产量上都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世界各国国旗的图形多种多样,而且套色也多。据说50年代中期我国参加万隆会议时,要求我国提供亚、非各国国旗,开始试用印染技术,想尽多种办法才勉强完成。时过40年后,曾看到那时的样品,与现在的相比差异无几,也在那时开始,国旗的制作采用印染的拔染工艺。50年代的拔染技术尚不完善,对小手工企业来说更是处于萌芽状态,所以一般采用先拔白,后染黄色,因为他们用直接染料或盐基性染料,所以色牢度比较差。但比贴缝的外观效果提高了一大步。由于纺织品凭证定量供应,从而制约了各类用旗的生产。为此当时纺织工业部指定上海承担供应全国纯棉国旗布,各地按规定缝制,延续到70年代后期。
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主要说明在改革开放以前,除政治性用旗外,其它各类旗帜也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对旗帜工艺技术的研究问津的不多,但从80年代初以来,情况有了大转变。首先是旗帜种类全面进入市场需求,从而对织物也趋向多品种,国旗用织物从纯棉布转向人造纤维的富春纺(俗称彩旗纺)以及真丝电力纺。色拔工艺逐步完善并对涂料工艺全面使用,特别是“国旗法”实施后,为了提高国旗外观质量,并确保色牢度,制定了“国旗的国家标准”。为此,开发了纯涤纶仿丝、仿毛织物的分散性染料防拔工艺,使旗帜制作技术进入新的阶段,逐步向国际水平靠拢。
三、国外制旗业简况
1.资料表明,旗帜业的发达与否同工业化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涉外制作世界各国国旗中,基本了解到目前国际上生产旗帜的概况,简单说是两极化,在欧、美、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各阶层使用旗帜十分普遍,旗帜业也兴旺。在美国有一个“全国独立旗帜商协会”协调生产厂与经销者的关系;同时还有一个“国际工业用布协会下设旗帜分会”专门研究、供应旗帜生产厂的织物;而且还有一个“国际旗帜联盟”,在不同的国家由国家标准化局出版有关旗帜的技术法规、颜色标准等等。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没有制旗业,他们使用的各种旗帜都是向国外订购的。
2.在我们所接触到的世界各国国旗中,旗帜织物基本上都是合成纤维、长丝尼龙和仿毛织物,织造方法有机织和针织,织物粗厚重量在150g/m2左右,用于室内旗。据称此类尼龙纤维织物经过六次研究改性而成,织物具有强度高、染色性能好、不起皱褶等优点。短纤织物的涤纶和腈纶纤维具有仿毛效果,是取代羊毛织物的海上旗帜的用料,它不仅强度高,耐气候性能也好,是高原、海洋用旗的最佳用料。另外纯棉织物也有但不多,没有用真丝织物制作旗帜的。
3.在工艺技术方面,从印制方法上看,我们认为也都是丝网印刷,但在颜色正反面一样的渗透力,套版的准确度以及图形、线点、轮廓的清晰度方面实在令人佩服。在3m×2m的大面积印底上做到色泽均匀,无外观疵点,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从它的后处理中没有沾色、沾污,同时经过特殊后整理使旗帜外观光洁、柔软、平整十分庄重来看,若没有一套完整的设备是很难做到的。旗帜的缝制也比较讲究,如旗帜四周缝线达四趟线(我国标准为两趟线),同时旗帜悬挂时装饰物配套齐全,无论采用什么悬挂形式,都有不同的配套物,而且在艺术性和档次上均可有所选择。
四、我们的差距
我国制旗业的兴起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虽然建国30多年已有一些基础,但设备十分简陋,除了政治性用旗外,别的旗帜也少。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社会心理学和艺术的边缘学科的旗帜也有了发展,问题是我国政府和专业部门并没有抓住机遇,组织研究、指导的机构来开发引导,而是顺其自流形成目前的状况。
1.首先是旗帜的织物,用纯棉布制作旗帜已很少见,目前流行的是富春纺、真丝电力纺、尼丝纺、春亚纺等品种,这些织物都不是为制作旗帜而设计的,需用时在市场上均可购买,相对而言比较方便,但不一定能满足旗帜对材质的要求,90年代开发的涤纶富丽纺用100D低弹涤纶丝加捻织成,虽然用上述织物有较多优点,但应用分散性染料防拔染工艺技术还有不少麻烦,大面积印制的渗透性、均匀性和鲜艳度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甚远。
2.旗帜质量特征之一是颜色反正面一致,所以在选择印制工艺时要考虑两方面要求:A直接印必须有较强的渗透性;B防拔染工艺。我国的国、党、军、团旗都是用拔染工艺,而世界上190多个国家的国旗及各类旗帜中既有拔染又有直接印,这在工艺上是一个难度,多数制旗企业不够条件,所以采用涂料印制旗帜普遍存在。涂料工艺是有它的优点,它不受织物性能影响,操作简便,又可罩印涂料在深底色上印出拔染效果,然而涂料工艺的缺点日渐暴露出来,首先涂料工艺渗透性差,没有双面效果,其次手感硬,影响旗帜飘逸性,同时涂料色有一定的吸附性,在空气中尘灰的沾污性大,而且它的色牢度也差。因此提高旗帜内外质量,必须使用染料工艺,这是我国旗帜业薄弱环节。
3.90年代初以来,涤纶绸分散染料用于生产旗帜,纯涤纶分散工艺在印染业是很正常的工艺,就是涤纶拔染工艺也比较成熟,但它们在旗帜行业中尚属稀少,各方面环节不易协调,一是织物坯布;二是染色;三是高温蒸化。其中主要是设备蒸化机,要达到175~180℃的高温,只有用连续化蒸化机,但投资大。用圆形高温高压蒸箱温度只能达到135℃,全拔是不行的,半拔的轧染是关键,目前虽然采用半拔工艺进行生产已有三四年,但旗帜合格率还很低,处于一种维持状态。分散染料直接印工艺也涉及后处理的水洗、拉幅等设备,这些设备现有企业基本上不配套。仿毛旗帜还缺少后整理,使旗帜毛感、外观性能不强。总的来说涤纶旗帜正在逐步扩大,工艺技术尚需完善配套,尼龙织物的旗帜除有部分国旗外,涂料工艺对它不太适应,勉强应用效果不佳。近年来虽有尼龙专用涂料印花浆(水溶性、油剂型都有),但用于旗帜者不多,至于用酸性染料印制,那就更少了,因为尼龙绸丝网印刷还有不少操作性技术问题,同时后处理方面也不配套,主要受设备的制约。我们采用巴斯夫公司的派拉尼尔P型浆状分散性染料,它是用HEF和HVW增稠剂作糊料,印后高温高压蒸化,可以免去水洗工序(简单地洗一下更好),这对设备不全的企业十分有利,我认为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4.旗帜缝制及悬挂装置等不协调不配套,我们旗帜在缝制上缺乏下功夫,而上缝纫设备专用化不齐,如拼缝机、多针缝纫机等,悬挂装置的方法单调且不方便,人们往往买了旗帜为怎么悬挂而发愁,至于旗架、旗座、旗杆、旗顶、旗穗等等,品种式样少,缺乏艺术性,这些物品大多来源于乡镇企业或个体户,因此对此要加以重视,应该作为旗帜的整体去发展。